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义乌网>文娱 正文

以故事会凝聚乡邻情,乡土风情馆留住乡愁

这位文化礼堂管理员不简单

发布时间: 2016-04-26 09:00:03 来源: 凤凰娱乐 作者:

  在宁波北仑区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里,一堂党课在举行,听课的是小港街道的8个村支书和8个村委会主任,讲课的是一位72岁的老人,习总书记的“之江新语”等经典语录交织着接地气的故事,让在座的16个中青年村干部听得津津有味。

  这位老人可不简单。72岁高龄的他名叫钱树德,是小港街道主办的第一届“村官读书班”班主任,也是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管理员和“文化礼堂理事会”理事长。戴着一副眼镜、衣着朴素的他,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,作为8位发言代表中唯一来自基层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发言。他讲述的文化礼堂故事,赢得全省各地宣传部长的热烈掌声。

  存放乡愁的文化礼堂长啥样?这个守护文化礼堂的老人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?25日,记者走访了北仑区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。他说:心中的文化礼堂,是一抹抹不去的乡愁,更是一份红色坚守。

  文化礼堂金名片——

  开讲钱老师故事会

  4月16日,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前热闹非凡,60多张桌子就地摆开,热气腾腾的饭菜你家一盆、我家一碗地聚拢在此。百家宴上,街坊邻里聊起家常,充满欢声笑语。

  这是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举办第五届百家宴的现场,作为今年弘扬家风家训的重头戏之一,这次也是历年规模最大、最隆重的一次。操着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,激情洋溢的致辞人也是钱树德,行走在桌与桌之间,钱树德和村民们一样,脸上乐开了花。

  很多村民熟悉钱老师是在文化礼堂的百姓剧场里。在这个可以容纳近200人的小剧场,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张贴在剧场四周的墙上。每周,钱老师都在此开讲“钱老师故事会”,在每个10到20分钟的小故事里,他用一口地道的方言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现场座无虚席,村民听之会心一笑,引发更多思考。

  “有时听了上半部分(故事),就等着下一周听下半部分。”不论男女老少,谈到钱老师的故事,都是念念不忘。

  这些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和这些礼、理、观都从何而来呢?记者在钱老师位于文化礼堂二楼的办公室里找到了答案。一张简易的书桌、一台电脑、一个用来招待的茶几,几把凳子和满满三墙的书,在这个简朴的办公室里,书是主角,钱老师的故事都源于此。

  原来,钱老师一直保持着看书、读报、做笔记、剪报的习惯,翻开整齐排列在书架上的20多本杂志,里面贴满各色剪报,内容有美丽乡村、河姆渡文化,还有抗战记忆,文字、图片交错其间,更多的是来自小港、宁波的本土故事。为了查找方便,钱老师对它们分门别类,一个杂志一个主题,还在封面上用标签标注,用心良苦可见一斑。这只是冰山一角,“家里的剪报有一个书架那么多,藏书有近3000册。”几十年来,他从书中、从邻居们生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,充实着自己,也充实着他的故事会。

  如何让文化礼堂常开常新?钱树德说:有的地方文化礼堂的钥匙在村干部手里,不一定能做到活动经常化,这把钥匙在我们“文化礼堂理事会”手上就不一样了。

  有了这把钥匙,他每天早上7时起床,7时50分准时到办公室,风雨无阻。他的办公室对村民敞开,聊天、解忧、看书都可以。有了这把钥匙,“周一写书法、剪纸,周二上老年大学,周三演戏、唱越剧,周四讲课……”在文化礼堂的平台上,曾各自为政的50多个民间社团汇聚在了一起;有了这把钥匙,麻将桌少了,参加老年大学的人多了,放了学的孩子们也有人管,村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,邻里也更和睦了。

  留住浓浓的乡愁——

  撰写浃江百科全书

  位于甬江口南岸的小浃江,从源头到入海口都在小港街道、戚家山街道,是附近20个村的母亲河,也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河流,从新石器时期起就有人类在流域内生息劳作,唐宋之际,许多日本、朝鲜的使臣和商人也都从甬江入关……2014年10月后,这条弯弯的小浃江也“流进了”高塘河社区文化礼堂里的“浃江风情馆”,从此成为了这座上下三层、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礼堂精髓所在。

  行走在这个设计成如河流一样蜿蜒的展厅里,目光所到之处,小浃江的身影无处不在,或化身一条蓝色的灯带奔流在流域的展示模型上,或出现在情意绵绵的古诗词曲赋中,或辗转于村民捐赠的陶罐、瓷器等出土文物和茶盘、提篓等旧日器物间,在“一江、一闸、三碶、六桥、十二地名”的历史照片中,在互动答题的数字游戏中,在一个个安放于玻璃橱窗里的草药标本里,浓缩了历史,流淌着乡愁。

  钱树德就是这本“小浃江百科全书”的撰写人之一。他告诉记者,高河塘社区是附近20个村农民搬迁安置形成的,住进了新社区,有整洁的道路、气派的广场,生活设施便利了,可大伙总觉得缺了点啥。直到建起这文化礼堂、风情馆,大家不约而同地说:哎,我原来的家在这里!这是我们的小浃江。“他的乡愁有了安生之处,他的根就扎稳了,他的魂就回来了。”钱树德说。

  而钱老与文化礼堂的相遇可以说一半是缘分,一半是必然。2013年国庆节前,他主持了一场文化礼堂成人礼,面对国旗,听着青少年发出的铮铮誓言,他被眼前的肃穆和庄严深深打动。2014年3月,正值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开始筹建,需要懂民情民风又懂文化的乡贤参与谋划。钱老退休前当过近40年语文老师,退休后还组建一支200多人的老年民乐团,熟悉村民们的所想、所乐,在街道的盛情邀请下,怀着一腔热情接过管理员的担子。

  进了文化礼堂的大门,要“撰写”小浃江这本巨著并不容易,背后是他奔走于乡间、河道,追忆历史和真相忙碌而辛勤的身影。

  小浃江经过5次改造,长度一直在变化。为获得精准数据,他从江水源头坐上船,亲手丈量,这才得到了现在展板上“主流长28.4公里”的数据,这让不少博物馆和考古所的专家都赞叹不已。器物承载记忆,为了讲好小浃江的故事,他挨家挨户搜寻遗落在民间的旧日器物,还和村民促膝谈心,搜集口述资料。一开始,村民们还有些抵触,但被告知捐赠的器物旁会写上自己的名字,觉得挺光荣,便欣然接受了。有一位老村支书,一开始不想把自己名字写到展馆的“村长”榜单上,现在反倒对钱老师甚是感谢,他说:自己孙子看了以后,觉得很光荣,回家还夸奖爷爷能干。

  展馆成形的后期,钱老和其他几个主创人员埋在资料堆里没日没夜地翻阅、筛选和核准,经过7个月奋战,完成“小浃江百科全书”的编纂,村民们在家门口的文化礼堂里再次见到了这条小浃江,他们的乡愁回来了。

  现在,“浃江风情馆”和钱老师的故事会已是高塘河社区文化礼堂的两张名片。但用他的话说,现在老头子出了名,故事还会讲下去,对小浃江的那份深情也会在“风情馆”里一直流淌下去。

  
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
编辑: 楼雅琪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:0579-85516611 Copyright © www.zgyw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:浙网信办[2015]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-1 中国义乌网&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