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格兰特·梅杰(奥斯卡奖得主、《卧虎藏龙2》美术指导)
作为美术指导,我常常会被要求创造一个新的世界,而不是去体会一个新的世界。鉴于第一部《卧虎藏龙》非常成功,我觉得拍摄这部电影非常需要勇气,我希望观众能够欣赏我们所呈现的不同视角。
这部影片是在新西兰拍摄的,其实新西兰会被很多电影选中,因为它所拥有的独特景观———场景多样化和原始气质。我们也在北京拍摄了一部分,这种东西方的融合会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幻想。
这是一个发生在东方的故事,但电影的视觉团队都是西方人。幸运的是,那时候的很多建筑还存在,我去了这些地方,并仔细考察。在设计宝塔、冰湖、皇城这些重要场景时我要考虑到中西方元素,有一条很基本的原则是,我们不是一个纪录片,所以一切场景都是从一种风格上去解读和取悦观众。我的工作是要把历史细节和引人注目的东西联系到一起,去吸引中国和国际观众。
武打是亮点冰场打斗最好看
-色色猴(影评人)
虽然青冥宝剑的故事直接改编自王度庐小说《卧虎藏龙》的续集《铁骑银瓶》,但和原著故事有很大的差别。用袁和平的话说,“和李安版的没有多大关系”。
和西方电影故事不一样,香港电影注重事件发展,不善于塑造人物。袁和平讲故事的方式同样走在老派港产武打片的路上,但是:1.故事讲得还是比较圆的;2.还很正能量、带小孩子看毫无问题;3.用我们小时候的话:“打不打?”“这个片打得很。”
袁和平不善于讲文戏,但武打故事讲得非常好。和很多非武师出身的导演不一样,袁和平的电影更像是纯粹的武打电影。冰场茬架的戏是袁和平版的卧虎藏龙最好看的部分。冰并不十分厚,因为都是高手,内力一使,冰面要破,还要从冰面下把人拉出来,一脚把冰块踢向对手,有冰花四溅的感觉。所以,一方面必须是像真冰一样能滑人一个跟头,另一方面必须保证演员的安全,还要随风带起雪花、冰花,打出飘逸的感觉。为了拍冰面的戏,袁和平试了很多材料,最终,自己走上去差点滑了一个大跟头,这才满意。
出招不大胆市场需要新刺激
-韩浩月(时评人)
李安版的《卧虎藏龙》更多地着眼于全球市场,而在国内票房并不好,因为国内观众认为这不是我们想象的武侠片。这次袁和平版的《卧虎藏龙2》虽然跟西方团队合作,但从商业层面来看,主要是为了国内市场。《卧虎藏龙2》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,因为第一部的影响太大,很多人抱着好奇的态度走进影院。鉴于春节档的盘子比较大,选择这个档期都能沾到点光。
放在目前的票房大环境下,《卧虎藏龙2》仍然不算是表现好的,主要还是因为武侠片整体式微。武侠片经过几十年的积淀,没人敢轻易对武侠重新定义。现在的武侠片更像是个人作品,是在自己的思维里突破,缺乏对市场的调研,缺乏审美变化的认知。更多的导演和编剧试图突出自己的个性,但不够大胆,也没能摆脱武侠片的固有模式。什么时候个性主导武侠电影,这个类型才能到更宽阔的路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