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义乌网>文娱>新闻 正文

新昌真诏村5年改变落后面貌

软弱山村摘帽记

发布时间: 2015-12-11 16:46:58 来源: 浙江日报 作者: 翁浩浩 通讯员 俞梁

  这两天,新昌的气温明显下降。在距城区34公里的沙溪镇真诏村,入冬的感受愈发明显。

  不过在村支书俞法洪看来,四季更替让人更懂得珍惜光阴。他心里明白,真诏村的“冬天”已然过去——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软弱落后村,如今不仅成功“摘帽”,而且干部团结了、环境漂亮了,村民生活改善了、村庄也更和谐了。怎么带领全村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,是他眼下的工作重心。

  俞法洪今年50岁,2011年起担任村支书。这5年,他是村庄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。

  真诏村的名字,相传出典于王羲之和晋帝间的一段故事。但此前,悠长的村史和丰厚的文化,却没给村民带来多少好处,穷和破成为这里的代名词。

  俞法洪还记得刚担任村支书时,村集体不仅零收入,还欠债40余万元。更让他感到棘手的是,村里10余年没搞过大型建设项目。“像村里水资源丰富,但村民喝的用的,一直是脏兮兮的溪坑水。”一名镇干部说出其中原因,以前镇政府不敢在真诏村搞工程项目,就怕村干部搞不起来,大把钱会打水漂。

  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,是村庄发展最大的瓶颈。

  “以前村干部也想干事,但各有各的想法,有时连村两委会议都开不起来。”此前曾任村委会主任的俞法洪说,2010年前后创建卫生村,村两委决定放置35个垃圾桶,有些村干部一见村民有不同意见,就打起了退堂鼓。他说:“村民为啥反对,就是因为对干部不信任、不放心。”

  从担任村支书的第一天起,俞法洪就把统一干部思想放在首要位置,还定下不少规矩,其中一条是“村干部不拿一分误工补贴”,想方设法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。

  随后开展的1000余米长的环村路建设,使俞法洪和村干部看到了重树威信的良机。果然,一些村民对这项工程说三道四,有的甚至公然阻挠。“这条路修不好,这村干部我就不当了!”俞法洪当场发誓。大半年后,崭新的环村路顺利完工,村民们从此对村干部刮目相看。

  此后,生态公厕、村文化活动中心、健身场地、村道硬化、饮用水提升工程……民生项目一个个上马,村民的获得感逐年提升。

  更让村民开心的是,他们成了县委组织部和沙溪镇党委的重点“关照对象”。今年以来,镇党委实施农村发展“倍聚力工程”和农民增收致富“微动力计划”,选择真诏村为试点,由镇党委、相关部门、两代表一委员、先进村代表组成的村务研判小组,对村里进行全面体检,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计划。

  村庄的凝聚力空前高涨。

  今年9月的一场露天粪坑拆除战役,至今仍为村民津津乐道。村两委早在2009年就有这个打算,但由于不少村民反对,最终半途而废。这次,3天内村干部就带头拆除自家的粪坑,村支委唐三娟还自告奋勇当起总负责人,178个露天粪坑一个月内全部拆除,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。今年,村里还完成了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。

  如今走进真诏村,道路整洁、河水清澈、古树参天,初具规模的民宿建筑,也承载着村庄转型升级的希望。

  去年,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2余万元。虽说数额不大,但在村干部看来,村里已经有了“造血”的资本。“领头雁强了,村子发展才有希望。”村民俞明庆说。

  
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
编辑: 楼雅琪
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:0579-85516611 Copyright © www.zgyw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:浙网信办[2015]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-1 中国义乌网&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